印节传呼洛北还,府庭无讼不妨闲。
度桥寒色侵春服,按辔晴光露晓山。
香穗徘徊凝广殿,花篮繁会满通阛。
自知白雪高难和,忍愧谁能寄我颜。
印节传呼洛北还,府庭无讼不妨闲。
度桥寒色侵春服,按辔晴光露晓山。
香穗徘徊凝广殿,花篮繁会满通阛。
自知白雪高难和,忍愧谁能寄我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春日游历的景象。开篇“印节传呼洛北还”表明诗人即将返回洛阳,可能是由于公务或私事而不得不离开。这一行字轻巧自然,透露出一种归心似箭的情愫。
接着“府庭无讼不妨闲”则表现了诗人希望回到家乡后能够享受清净的生活,无需纷争烦扰。这里的“府庭”指的是官署或家庭,而“无讼”则是对内心所向往的平静状态。
第三、四句“度桥寒色侵春服,按辔晴光露晓山”描绘了诗人行走在一座桥上,感受着春日的凉意穿透衣物,同时也享受着清晨阳光照耀下的山峦。这里通过对比冷暖、明暗的对立美,将景象与内心的情感紧密相连。
“香穗徘徊凝广殿,花篮繁会满通阛”则转向了一个更为热闹和欢快的场面,诗人在广阔的宫殿前徘徊,沉醉于香花之中。这里的“香穗”、“花篮”、“通阛”都充满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两句“自知白雪高难和,忍愧谁能寄我颜”则流露出诗人的自嘲与矛盾。诗人以“白雪”比喻自己难以达到的高洁品格,同时又对自己的容颜感到惭愧,觉得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与生活态度。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差距的一种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