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得几多春。十二时辰。满庭飞絮糁花茵。
添阵潺潺帘外雨,深院黄昏。独坐掩重门。
愁倒芳樽,便无离别也销魂。
明日那堪南浦去,又送行人。
剩得几多春。十二时辰。满庭飞絮糁花茵。
添阵潺潺帘外雨,深院黄昏。独坐掩重门。
愁倒芳樽,便无离别也销魂。
明日那堪南浦去,又送行人。
这首《浪淘沙·立夏前送妹》是清代蒋氏(元葵女)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在立夏前夕送别妹妹的情景。
开篇“剩得几多春。十二时辰”,诗人以“剩得”二字点明时间的紧迫与春光的流逝,暗示着即将来临的分别将带走最后的春意。接着“满庭飞絮糁花茵”,通过“飞絮”和“花茵”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轻盈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仿佛春日的繁华即将消逝,预示着离别的即将到来。
“添阵潺潺帘外雨,深院黄昏”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雨水的滴落声与深院的黄昏形成了一种凄美的画面,雨声似乎在诉说着不舍与离愁,而黄昏则增添了几分淡淡的忧伤。这样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景象,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独坐掩重门。愁倒芳樽,便无离别也销魂。”这几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独自一人坐在关闭的门前,即使没有离别,内心的愁绪也如同被芳樽倒下的酒一般,无法排解。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无形的愁绪具象化,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生动。
最后,“明日那堪南浦去,又送行人。”诗人预见到明天将要面对的离别,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表的痛苦。南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送别地点的象征,此处再次强调了离别的不可避免与痛苦。整首词以对离别的深切忧虑和不舍之情收尾,表达了诗人对妹妹深厚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综上所述,《浪淘沙·立夏前送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送别时的哀愁与不舍,以及对未来的忧虑,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