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生差晚十馀年,八彩尧眉仅一瞻。
凤出未能前附翼,龙归不及上攀髯。
山头铸鼎炉长冷,湖上号弓泪满沾。
漠漠谷林无认处,城阳烟与草相黏。
臣生差晚十馀年,八彩尧眉仅一瞻。
凤出未能前附翼,龙归不及上攀髯。
山头铸鼎炉长冷,湖上号弓泪满沾。
漠漠谷林无认处,城阳烟与草相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的《江下望永思陵》,表达了诗人对先贤的追思和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首句“臣生差晚十馀年”,诗人遗憾自己出生较晚,未能亲眼见到圣明的尧帝。次句“八彩尧眉仅一瞻”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遗憾,意指虽有幸一睹传说中尧帝的风采,但已是人生晚年。
“凤出未能前附翼,龙归不及上攀髯”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未能在盛世之初建功立业,或在乱世末期追随明主的失落。"山头铸鼎炉长冷,湖上号弓泪满沾",诗人以铸鼎炉的荒凉和湖上号角的凄凉,寓言国家的衰败和个人的哀伤。
最后两句“漠漠谷林无认处,城阳烟与草相黏”,描绘了一幅荒芜而迷茫的画面,诗人难以寻觅先人的遗迹,只能在城阳的烟雾与草木中寄托哀思。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逝去英雄的敬仰。
羲和均四时,曜灵有急节。
沈迷簿领书,坐叹春事歇。
及兹新雨收,西郊轫初发。
苍顽山气嘉,奔悍溪流活。
风惊麦翻浪,水净秧抽发。
渐穷萧寺幽,顿使烦襟豁。
蜂喧酿蜜翅,鸟落啼林血。
高僧日无事,种朮畦亩阔。
绿苗已纾纾,紫花行复结。
吾欲访长生,终岁期采撷。
横塘老居士,官意云蹉跎。
归田百顷溪,一目真恒河。
春来几栉沐,昧者时工呵。
惟公独未然,计拙乐且多。
秧针破水面,照影成婆娑。
黄梅雨朝昏,已压前溪荷。
连旬听盆倾,颓空竞嵯峨。
城头望弥漫,湖海环丘坡。
横堤荡如洗,灭没相陂陀。
却闻城南围,千丈一水过。
坚壁了不动,坐胜洪涛波。
佛力与愿力,精意驯蛟鼍。
独此夏日雨,慰公春时蓑。
我方岁事忧,一饱今无何。
乞我黄淤秋,同此天地和。
不然遂弹铗,稍续冯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