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深切感怀和淡淡哀愁。从“修竹凝妆”到“凭阑浅画成图”,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热爱。这里,“修竹”指的是整理竹枝,而“凝妆”则是形容树木在春日里重新披上了绿色的装饰。
接下来的“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诗人通过对比山川之色与白鹅的飞踪,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这里,“山色”暗示着春天山峦渐渐恢复生机,而“谁题”则是对这山色的无言赞美;“楼前有雁斜书”则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白鹅在楼前的空地上留下了它们的踪迹。
“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诗人借由东风和斜阳,表达了春日里温暖而又稍纵的气氛。这里,“东风”代表着春天的到来,而“斜阳”则是夕阳西下的景象;“弄旧寒、晚酒醒馀”则透露出诗人在春夜余温中品味往昔,感受着时间流逝带来的淡淡哀愁。
至于“自销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这段文字深藏着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这里,“自销凝”指的是春天里花朵盛开而又迅速凋零,而“能几花前”则是诗人在美丽的春花面前的无力感;“顿老相如”则表达了面对生命易逝,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无奈。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敧枕,雨外熏炉”,这几句诗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哀愁。这里,“伤春”是指对春天美好而又易逝的感伤;“不在高楼上”则暗示着诗人并不愿意在高楼之上去寻找春光,而是在温馨的灯前,在雨声中伴随熏香的炉火,来安慰自己内心的哀愁。
接着,“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诗人通过对小舟和流水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流逝时光的无力感。这里,“怕舣”是指对小舟行进的担忧,而“游船”则是春日里常见的情景;“临流可奈清臶”则形容着诗人面对流水,内心的凄凉和无奈。
最后,“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这几句诗以西湖为背景,描绘了春天花瓣飘落的景象。这里,“飞红”指的是春日里漫天的花瓣,而“若到西湖底”则是在形容这些花瓣似乎都沉入了西湖之中;“搅翠澜、总是愁鱼”则通过对水面和鱼儿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而又易逝的无限感怀,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生命易老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