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珠,心上气,爱惜岂将容易。
花下月,枕前人,此生谁更亲。
交颈语,合欢身,便同比目金鳞。
连绣枕,卧红茵,霜天似暖春。
掌中珠,心上气,爱惜岂将容易。
花下月,枕前人,此生谁更亲。
交颈语,合欢身,便同比目金鳞。
连绣枕,卧红茵,霜天似暖春。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的词人孙光宪所作,名为《更漏子·其四》。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抒发对爱情深切怀念之情感的诗句。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意象比喻,展现了词人对亲密伴侣的思恋之情。
“掌中珠,心上气,爱惜岂将容易。”此句以珍珠比喻心中的爱恋,表达了对于这份感情的珍视与不易。珠玉在古代被视为珍贵之物,用以形容词人对所爱之人的宝贝般呵护。
“花下月,枕前人,此生谁更亲。”此句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夜景,月光洒落在花间,而心爱的人正躺于枕畔。通过这种环境描写,词人表达了对这份情感的珍贵和无可替代。
“交颈语,合欢身,便同比目金鳞。”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两人的关系,用“交颈语”和“合欢身”形容二人的亲密交流,并以“比目金鳞”作比,以示彼此之间如同一体般的紧密无间。
“连绣枕,卧红茵,霜天似暖春。”最后一句中,“连绣枕”和“卧红茵”描写了两人共枕共眠的情景,而“霜天似暖春”则通过对比手法,将寒冷的冬日比作温暖如春,形象地表达了爱情所带来的温馨与安慰。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构建,展现了一种深沉、执着且难以割舍的情感世界,是对传统中国文学中“悼离别”主题的一次美妙演绎。
我闻南岩胜,凭高纡曲磴。
山深不见人,松飙满清听。
洞壑袅烟霞,幽花绕蹊径。
古寺云中开,泠然发孤磬。
层台俯石涧,坐使心神莹。
游子疲道途,揽衣起遐兴。
山水江南奇,碣石此犹剩。
上有仙子居,因忆瑶华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