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书处,寒夜冷无火。
老来百事慵,炙背但空坐。
眼昏愁细书,把卷惟恐卧。
寒衣补故褐,家酿熟新糯。
微微窗影斜,暧暧云阴过。
昏然偶成寐,鼻息已无奈。
儿童更笑呼,书册正前堕。
衰懒今自由,不复问冬课。
少年读书处,寒夜冷无火。
老来百事慵,炙背但空坐。
眼昏愁细书,把卷惟恐卧。
寒衣补故褐,家酿熟新糯。
微微窗影斜,暧暧云阴过。
昏然偶成寐,鼻息已无奈。
儿童更笑呼,书册正前堕。
衰懒今自由,不复问冬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辙年轻时勤奋苦读的场景与老年时闲适的生活对比。"少年读书处,寒夜冷无火",展现了他早年在寒冷夜晚借着微弱的火光苦读的情景。而到了老年,“老来百事慵,炙背但空坐”,他变得慵懒,只能坐在那里烤火取暖,不再专注于读书。
“眼昏愁细书,把卷惟恐卧”写出了他因视力衰退而对阅读的担忧,生怕自己一躺下就睡去。生活简朴,“寒衣补故褐,家酿熟新糯”,穿着破旧的衣服,享受着自家新酿的糯米酒,温暖而惬意。
窗外景色宁静,“微微窗影斜,暧暧云阴过”,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闲适。最后,“昏然偶成寐,鼻息已无奈”,描述了他在暖意中偶尔打盹,孩子们的笑声打破了他的静谧,书本也随手滑落。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节描绘,展现了诗人从年少的刻苦学习到老年的闲散生活的转变,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尚记当年,春闱较士,见子看花。
念路入钱塘,君方作县,林藏象麓,子亦还家。
白简霜威,皂囊风力,独步南台众所夸。
乘骢日,遇风波满地,流滞天涯。相思梦绕长沙。
更怅望、苍梧岭树赊。
笑侧席师垣,滥竽座主,无能荐引,空抱咨嗟。
经济高才,江湖壮气,竹帛勋名未有涯。
葛溪上,有白头知己,拭目烟霞。
人为愁娇。见风回紫曲,月落红桥。
有心催雀舫,无意听鸾箫。千行杨柳舞蛮腰。
销魂堤畔,魂断重销。浑无语,算只有双星私照。
悄悄。波浩渺。一点檀心,化作如烟抱。
书密偷看,扇低重掩,留下乌丝行草。
天许吴侬得重来,匆匆那怕徐娘老。
山长水远,离情无限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