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粲上人》
《次韵粲上人》全文
宋 / 陶梦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飞锡来寻避俗翁,不辞劈面受霜风。

因君发被诗催白,知我颜须借酒红。

秀谷几年千里隔,空寮今夕一灯同。

恨无日暮碧云句,编入文通杂绶中。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cànshàngrén
sòng / táomèngguì

fēiláixúnwēngmiànshòushuāngfēng

yīnjūnbèishīcuībáizhīyánjièjiǔhóng

xiùniánqiānkōngliáojīndēngtóng

hènyúnbiānwéntōngshòuzhōng

翻译
飞翔的锡杖来访避世的隐士,毫不畏惧迎面而来的寒霜之风。
因为你的诗促使我头发变白,知道我需要借助酒的力量来增添脸颊的红润。
数年来的秀美山谷相隔千里,今夜我们却在空寂的寮舍共点一盏灯火。
遗憾的是没有像傍晚碧云那样的佳句,能加入到我的文集中与各种诗篇相伴。
注释
飞锡:指僧人出行携带的锡杖,象征出家人的修行生活。
避俗翁:隐居的高人,远离尘世的老人。
劈面:正面,直接面对。
诗催白:诗歌引发的感慨使头发变白。
酒红:借酒后的红晕,比喻通过饮酒来增添活力。
秀谷:风景优美的山谷。
空寮:空荡的房间或寮舍。
日暮碧云:形容傍晚时分天空的美景,常引申为怀旧或思乡之情。
文通杂绶:文集中的各种诗篇,'文通'可能指的是作者或其他著名文人的作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陶梦桂的作品《次韵粲上人》,诗人以与僧人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飞锡来寻避俗翁”描绘了僧人翩然而至,寻找隐居的友人,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第二句“不辞劈面受霜风”则写出友人不畏艰难,前来相会的执着。

接着,“因君发被诗催白,知我颜须借酒红”两句,通过写诗催人白头和借酒显颜,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感叹与好友分隔多年,如今只能在夜晚的一盏灯火中共度,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怀念。

最后,“恨无日暮碧云句,编入文通杂绶中”表达了诗人遗憾未能即时写下这美好的瞬间,将其化为传世佳作的愿望。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宋诗的婉约风格。

作者介绍

陶梦桂
朝代:宋

陶梦桂(一一八○~一二五三),字德芳,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一二○)进士,调德安府司户参军。辟为安陆军节度推官。入荆南、四川安抚司幕。历知吉州万安、鄂州武昌县,通判辰州、岳州。官至朝请郎。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命知容州,未赴。閒居十五年,宝祐元年卒,年七十四。有《平塘陶先生诗》三卷(卷三为附录),今仅存民国宜秋馆翻刻清雍正十二年修补明崇祯元年裔孙陶文章刊本。事见本集卷三宋罗必先《故知容州朝请陶公墓志铭》及近人李之鼎跋。 陶梦桂诗,以宜秋馆翻刻本(藏浙江图书馆)为底本,底本明显错讹酌
猜你喜欢

玉屏舟中

疏林寥落淡黄余,近水人家取次居。

烧得船头芦火活,红姜白水煮寒鱼。

(0)

端午日以铜鼓新荷馈子缜学使并缀二绝·其一

伏波南下五溪深,破浪楼船达桂林。

烽火连营铸铜鼓,雨中滴出汉时音。

(0)

咏古·其三

疾常从口入,智者谨腐肠。

祸常从口出,君子尚括囊。

房周众宾客,嘲谑成中伤。

雌鸡化为雄,佣者老梁砀。

(0)

秣陵道驴背上吟

日暮秣陵道,空江生澹烟。

乡云埋楚岫,诗魄落吴天。

红叶风双镫,黄花雨一鞭。

五年三白下,愁绝为名牵。

(0)

偕雨岚伟君游北山暮归

凉月忽浸水,夕阳犹在山。

残林黄叶响,时有鸟飞还。

我亦怨孤往,期君开俗颜。

来朝更相访,一笑白云关。

(0)

自遣

老来拙懒愿全违,不道衰颓事事非。

有酒可能谋剧饮,无钱且自典春衣。

唐花过眼空红紫,晋帖留心有瘦肥。

偶向庭前观止水,也同鸥鹭学忘机。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