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蚀不吐,社人奏鼓。大妇辍浆,小妇辍哺。
昨日之日,汝于何所。回光不瞩,焉为救汝。
日蚀不吐,社人奏鼓。大妇辍浆,小妇辍哺。
昨日之日,汝于何所。回光不瞩,焉为救汝。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日食现象的敬畏和恐慌。"日蚀不吐"象征着太阳被遮蔽,天象异常,引起了民众的不安。"社人奏鼓"反映了人们通过击鼓祭祀或祈求神明来应对这种自然现象,希望得到庇护。"大妇辍浆,小妇辍哺"则写出家庭中的妇女们停止日常活动,连喂养孩子也暂时放下,显示出事件的严重性。
诗人以"昨日之日,汝于何所"的疑问,表达了对过去平静生活的怀念,暗示现在的生活动荡不安。"回光不瞩,焉为救汝"进一步强调了在日食带来的黑暗中,人们期待光明回归,但又不知如何自救,流露出一种无助和迷茫的情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市井百姓的反应,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恐惧,以及在灾难面前的人性与生活状态。王世贞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那个时代的民间风貌。
古寺青枫外,平湖暮霭西。
乱花经雨薄,冷蝶趁人低。
俯槛留连语,听禽自在啼。
风光兼客恨,樽榼故须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