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鸟多好音,相呼灌木中。
竹房更何有,还如鸟巢空。
赖逢富人侯,真东晋谢公。
煌煌发令姿,珂佩鸣丁冬。
故山有深霞,未如旌旗红。
惭非卫霍松,何以当清风。
庭鸟多好音,相呼灌木中。
竹房更何有,还如鸟巢空。
赖逢富人侯,真东晋谢公。
煌煌发令姿,珂佩鸣丁冬。
故山有深霞,未如旌旗红。
惭非卫霍松,何以当清风。
这是一首借用齐梁体裁的诗,表达了对友人冯使君的深厚情感和期待。首句“庭鸟多好音”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庭院中的鸟儿欢声鸣叫,显示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紧接着“相呼灌木中”则加深了这种和谐之感,似乎在强调诗人对这份自然美好的向往。
然而,随后的“竹房更何有,还如鸟巢空”却带来了一丝寂寞与空旷。竹房本应是隐士或文人的理想居所,但这里却显得空无一物,与鸟儿的巢穴相比,更添几分孤清。
“赖逢富人侯,真东晋谢公”中的“富人侯”指的是拥有高贵身份和财富的人,而“真东晋谢公”则是对历史上谢安或谢玄的称颂,他们以淡泊明志、修身齐家著称。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于不世俗纷扰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接下来的“煌煌发令姿,珂佩鸣丁冬”描绘了一种华丽的景象,“煌煌发令”指的是光彩照人的装饰,而“珂佩鸣丁冬”则是对珍贵饰物声音的描写,这里或许是在赞美某种高雅的生活。
然而,诗人随即转向了内心的自省:“故山有深霞,未如旌旗红。惭非卫霍松,何以当清风。”这里表达了一种对自己身份地位的不满和自谦。在古代文学中,“旌旗”往往象征着军功与权势,而“卫霍松”则是历史上的名将。诗人似乎在感叹自己无法比肩这些英雄人物,只能沐浴在清风之中,显得有些无奈和自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身份上的局促与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