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斸蒲去,俯首饮醇醪。
长安十度重午,令节又相遭。
不是今朝弧矢,不是今朝鱼腹,歌哭总无聊。
云气挟雷鼓,疑听广陵涛。忆当日,观竞渡,趁江潮。
天风正怒,彷佛角黍饲馋蛟。
憔悴故园心眼,潦倒女儿景物,未足寄吾豪。
和汝惊人句,土缶与云璈。
何处斸蒲去,俯首饮醇醪。
长安十度重午,令节又相遭。
不是今朝弧矢,不是今朝鱼腹,歌哭总无聊。
云气挟雷鼓,疑听广陵涛。忆当日,观竞渡,趁江潮。
天风正怒,彷佛角黍饲馋蛟。
憔悴故园心眼,潦倒女儿景物,未足寄吾豪。
和汝惊人句,土缶与云璈。
这首《水调歌头·午日和其年》由清代诗人曹贞吉所作,以端午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开篇“何处斵蒲去,俯首饮醇醪”,描绘了诗人想象中在端午时节,前往采蒲叶,低头品尝美酒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接着“长安十度重午,令节又相遭”两句,点明了端午节的重复到来,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不是今朝弧矢,不是今朝鱼腹,歌哭总无聊”三句,通过否定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无奈,无论是射箭还是投鱼,都无法带来真正的快乐或解脱,生活中的欢笑与泪水都显得空洞无味。
“云气挟雷鼓,疑听广陵涛”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云层中夹杂着雷鸣和鼓声,仿佛是远处广陵的波涛声,既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也暗示了内心的波澜。
“忆当日,观竞渡,趁江潮”回忆起往昔观看龙舟竞渡的场景,趁着江潮的涌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天风正怒,彷佛角黍饲馋蛟”一句,通过比喻,将天风比作愤怒的蛟龙,而角黍(粽子)则被用来喂养这贪婪的蛟龙,形象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传统习俗的反思。
“憔悴故园心眼,潦倒女儿景物,未足寄吾豪”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无奈,认为即使回到故乡,也无法寄托自己的豪情壮志。
最后,“和汝惊人句,土缶与云璈”则是诗人对自己作品的期待,希望如同古代惊人的诗句一般,能够与土缶(民间乐器)和云璈(宫廷乐器)的音乐相得益彰,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端午节的描写,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记忆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对故乡、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江上麒麟几高冢,大节如山摇不动。
十丈丰碑表墓门,幽光能贲泉台宠。
十字乃出尼父手,二千年来骨不朽。
特笔能存让国心,片石争得名山寿。
字迹剥落苔藓青,拿攫犹作蛟龙形。
阳冰之篆斯邈隶,对此不觉成蝘蜓。
小儒目论好苛细,真赝往往以臆计。
辙迹纵云未至吴,千里何难尺书寄。
观乐久流上国声,表微讵悖春秋意。
讫今访古蓉江湄,字青石赤形模奇。
若非至圣亲题字,安得风雷护断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