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众籁寂,天空缺月明。
幽人据槁梧,逸响发清声。
一弹再三弹,中含太古情。
坐深听来久,山水有馀清。
子期既物化,赏心谁与并。
感慨意不已,天地空峥嵘。
夜深众籁寂,天空缺月明。
幽人据槁梧,逸响发清声。
一弹再三弹,中含太古情。
坐深听来久,山水有馀清。
子期既物化,赏心谁与并。
感慨意不已,天地空峥嵘。
这首诗描绘了深夜里一位隐士在静谧的环境中弹奏古琴的情景。首句“夜深众籁寂,天空缺月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月光洒落,映照着四周的寂静。接着,“幽人据槁梧,逸响发清声”点出了主角的身份——一位隐居的琴师,他坐在枯萎的梧桐树旁,琴声悠扬,清脆悦耳。
“一弹再三弹,中含太古情”描述了琴师弹奏时的情感投入,每一曲都蕴含着远古的情感,仿佛穿越时空,将历史的韵味融入音符之中。接下来的“坐深听来久,山水有馀清”则进一步渲染了听琴的沉浸感,长时间的聆听使得人心灵得到了净化,如同山水般清澈。
最后,“子期既物化,赏心谁与并”引用了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子期已逝,能够欣赏到如此高妙琴艺的人越来越少,诗人对此深感遗憾。整首诗通过描绘听琴的场景,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赞美和对知音难遇的感慨,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悲落叶。联翩下重叠。重叠落且飞。从横去不归。
长枝交荫昔何密。黄鸟关关动相失。夕蕊杂凝露。
朝花翻乱日。乱春日。起春风。春风春日此时同。
一霜两霜犹可当。五晨六旦已飒黄。乍逐惊风举。
高下任飘飏。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
无复一相关。各随灰土去。高枝难重攀。
昨遇何翰林,宛如李供奉。
离披宫锦袍,错落琉璃瓮。
自言长干娇小娃,纤弯玉窄乾红靴。
袖携此物行客酒,欲客齿颊生莲花。
却谓龌龊子,但饮莫相诧。
令我身后名,令我作仆射。
不如且共此一杯,人生有情良快哉。
诸君倘过长干里,双蛾扫尽黄金堆。
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君不见,魏其失势武安贵,世事人情真可嘅。
侯门冷落宾客稀,独有灌夫不相背。
将军使酒犹如故,酒酣那计丞相怒。
奋然独骂临汝侯,座上齐引去。
籍福按项不肯谢,麾骑缚夫置传舍。
东朝廷辩众不同,贵人岂比老秃翁?
势不足,灌氏族,蜚语上闻婴亦戮。
侯之得失自我耳,宁忍仲儒独先死。
君不见,前朝曾受淮南金,武安若在亦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