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鼓吹铙歌十五首·其十二上邪篇》
《鼓吹铙歌十五首·其十二上邪篇》全文
南北朝 / 何承天   形式: 古风

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音和响必清,端影所以亡。

汉宣隆中兴,魏祖宁三方。

譬彼针与石,效疾而称良。

行苇非不厚,悠悠何讵央。

琴瑟时未调,改弦当更张。

矧乃治天下,此要安可忘。

(0)
鉴赏

这首诗《鼓吹铙歌十五首(其十二)上邪篇》由南北朝时期的何承天所作。全诗以“上邪”为题,借天地间不可违背的誓言,表达了对社会公正与道德坚守的强烈呼吁。

诗中开篇即以“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点明主题,指出在现实社会中,正直难以实现,众多邪恶行为难以纠正。接着,“音和响必清,端影所以亡”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声音和谐必然带来清朗的效果,端正的形象才能消除污浊,进一步强调了正直的重要性。

“汉宣隆中兴,魏祖宁三方”则通过历史典故,赞扬了汉宣帝的中兴伟业和魏祖的安定四方之功,以此作为正面的榜样,暗示社会秩序的恢复与稳定需要领导者的英明决策和有力行动。

“譬彼针与石,效疾而称良”将社会比作需要精确校准的针与坚硬的石,强调了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领导者应当像针一样准确无误地指引方向,像石一样坚定地维护正义。

“行苇非不厚,悠悠何讵央”则以茂盛的芦苇比喻社会的繁荣,但“悠悠何讵央”表达了对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难以解决的忧虑。

最后,“琴瑟时未调,改弦当更张”借用音乐的比喻,指出当前社会如同未调和的琴瑟,需要适时调整,改变策略,以求和谐与进步。“矧乃治天下,此要安可忘”则强调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是追求公正与和谐,这一目标绝不能忘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历史典故,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公正与道德坚守的深切关注。

作者介绍
何承天

何承天
朝代:南北朝   生辰:370-447

何承天(370-447),东海郯人(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人 ),南朝宋著名的思想家和天文学家和音乐家。南朝任尚书载丞。何承天曾奏改《元嘉历》,订正旧历所订的冬至时刻和冬至时日所在位置,一直通行于宋、齐及梁天监中叶,在我国天文律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论周天度数和两极距离相当于给出圆周率的近似值约为3.1429,对后世历法影响很大。兼通音律,发明一种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能弹筝,复擅弈棋,著作有《达性论》、《与宗居士书》、《答颜光禄》、《报应问》等。曾奉命撰修《宋书》,书未成而卒。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六十五

青天白日,悟个什么。咄咄咄,骊珠击碎苍龙窟。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七十

一著高一著,一步阔一步。明眼人前,犹涉路布。

凤栖不在梧桐树。

(0)

偈颂四十二首·其十七

二千年前公案,今朝重为提撕。

同住大光明藏,无修无證无为,脑后依前欠一槌。

(0)

偈颂四十二首·其四

一夏九十日,今朝喜告毕。

二千年前事,切忌更寻觅。

(0)

颂古九首·其八

天魔谤佛,桀犬吠尧。巍巍大人,圣德可昭。

(0)

客中戏书·其二

远笛招幽响,无人竹扫墀。

马嘶游寺客,鸦护落巢儿。

日转槐阴暮,天高秋气悲。

还应重风景,时作一篇诗。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