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月拈花总是禅,悟来原不落啼筌。
有人问我西来意,花在枝头月在天。
指月拈花总是禅,悟来原不落啼筌。
有人问我西来意,花在枝头月在天。
这首诗名为《寻梅漫兴》,作者是清代诗人昌仁。诗中以禅宗的意象入手,"指月拈花"象征着禅宗的智慧和直指人心的教义,暗示了佛法中的不言之教与直观体验。"悟来原不落啼筌"进一步表达了领悟真理后超越言语和逻辑的境地,强调了禅修的直觉和顿悟。
"有人问我西来意",这里的"西来意"通常指的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教义,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和追求。最后一句"花在枝头月在天"则以自然景象作结,寓言般地传达出禅宗所追求的超脱世俗,物我两忘的境界,花与月象征着永恒与纯粹,寓意禅者的内心世界与宇宙自然的和谐统一。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诗句,展现了诗人对禅宗哲学的深入理解和感悟,以及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洞察。
檐铃风过,昵昵闺中语。
月上海东峰,冷光浸、澄清玉宇。
幽人此际,轻步绕回廊;
蛙鸣沼,鸦翻树,露滴松梢雨。
芦花粗老,也学杨花絮。
衮衮趁流尘,半沾泥、半飘陌路。
不须看觑,且自买芳尊;
巴觎曲,婆娑舞,醉饮朝还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