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侪每一见,辄颂使君贤。
治出龚黄右,情将竹素偏。
讼庭乘暇日,开阁礼高年。
异代今朝饮,长为故事传。
吾侪每一见,辄颂使君贤。
治出龚黄右,情将竹素偏。
讼庭乘暇日,开阁礼高年。
异代今朝饮,长为故事传。
这首诗描绘了府治内礼贤堂落成后的一次盛宴场景,诗人王廷陈在此席间即兴赋诗四章,其中选其一章进行赏析。
“吾侪每一见,辄颂使君贤。” 开篇便赞美了治理地方的官员,称其德行与才能皆超越常人,受到众人赞誉。“治出龚黄右,情将竹素偏。” 这里将官员的治理能力与古代名臣龚遂、黄霸相提并论,同时强调其对竹素(古代书写材料)的重视,暗示其不仅在政务上卓有成效,更注重文化教育与传承。
“讼庭乘暇日,开阁礼高年。” 描述官员利用闲暇时间处理诉讼案件,并在官舍中设宴款待年高德劭的长者,体现了其对法律公正的追求以及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
“异代今朝饮,长为故事传。” 最后两句总结,尽管时代变迁,但今日的聚会将成为历史上的佳话,流传后世。这不仅是对此次盛宴的肯定,也是对官员治理理念与行为的赞扬,表达了对优秀领导者及其所倡导文化的高度认同与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官员与民众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尊重与传承,体现了明代社会对于良好治理与道德风尚的追求。
山围江暮。
天镜开晴絮。
斜影过梨花,照文星、老人星聚。
清樽一笑,欢甚却成愁,别时襟,余点点,疑是高唐雨。
无人知处。
梦里云归路。
回雁晓风清,雁不来、啼雅无数。
心情老懒,尤物解宜人,春尽也,有南风,好便回帆去。
稠花乱叶,到处撩人醉。
林下有孤芳,不匆匆、成蹊桃李。
今年风雨,莫送断肠红,斜枝倚。
风尘里。
不带尘风气。
微嗔又喜。
约略知春味。
江上一帆愁,梦犹寻、歌梁舞地。
如今对酒,不似那回时,书谩写,梦来空,只有相思是。
山明水秀,尽属诗人道。
应是五陵儿,见衰翁、孤吟绝倒。
一觞一咏,潇洒寄高闲,松月下,竹风间,试想为襟抱。
玉关遥指,万里天衢杳。
笔阵扫秋风,泻珠玑、琅琅皎皎。
卧龙智略,三诏佐升平,烟塞事,玉堂心,频把菱花照。
朝来风日,陡觉春衫便。
翠柳艳明眉,戏秋千、谁家倩盼。
烟匀露洗,草色媚横塘,平沙软。
雕轮转。
行乐闻弦管。
追思年少,走马寻芳伴。
一醉几缠头,过扬州、珠帘尽卷。
而今老矣,花似雾中看,欢喜浅。
天涯远。
信马归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