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连天暮。斜日明汀渚。
懊恨东风,恍如春梦,匆匆又去。
早知人、酒病更诗愁,镇轻随飞絮。
宝镜空留恨,筝雁浑无据。
门外当时,薄情流水,如今何处。
正相思、望断碧山云,又莺啼晚雨。
芳草连天暮。斜日明汀渚。
懊恨东风,恍如春梦,匆匆又去。
早知人、酒病更诗愁,镇轻随飞絮。
宝镜空留恨,筝雁浑无据。
门外当时,薄情流水,如今何处。
正相思、望断碧山云,又莺啼晚雨。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怀念之景。开篇“芳草连天暮”与“斜日明汀渚”交织出一片静谧而温暖的晚霞图景,给人以柔和的视觉享受。
紧接着,“懊恨东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易逝的惆怅之情。春风轻拂,带走了春色的繁华,也带去了诗人的欢愉,留下的是“恍如春梦”的迷离与空灵。
“匆匆又去”则是时间流转的无情写照,这一去不复返,让人生感慨。诗人自知“早知人、酒病更诗愁”,似乎在用酒浸愁,借诗寄托,却也只能是暂时的逃避和安慰。
“镇轻随飞絮”中的“飞絮”形象,常用以比喻时间的轻盈而又难以捕捉。宝镜空留恨,筝雁浑无据,是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
“门外当时”引出了往日的情景,而现在却是“薄情流水,如今何处”,诗人在追问着那些曾经美好的时光如今又在何方。这些都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无奈。
最后,“正相思、望断碧山云,又莺啼晚雨”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也许是朋友,也许是爱人。碧山云隔绝了彼此,晚雨中的莺啼(一种鸟名)更增添了一份凄清和孤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